海南
海南在1988以前是属于广东省管辖的,1988成立海南省!所以海南就属于海南省。海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琼”,省会海口市。海南位于*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意为南渡江入海口处的一块浦滩之地。海口历*隶属琼山县,名称沿革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琼州口等。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海口属百越诸部之骆越,秦末属南越国。
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海南置珠崖、儋耳二郡,海口地属珠崖郡玳瑁县。
西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罢儋耳郡入珠崖郡。
西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汉元帝采纳贾捐之议罢去珠崖郡,此后在雷州半岛先后设置朱卢县、珠崖县。
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置珠崖县,隶合浦,海口隶之。
三国吴大帝赤乌五年(242年),海南改设朱卢、珠官二县,海口市属珠官,后隶朱卢县。
晋太康六年(285年),海口地属合浦郡朱卢县。
梁大同中(535年~546年),置崖州,海口地属崖州。陈同梁制。
隋大业六年(610年),在岛南置临振郡,在西北和北部置儋耳郡和珠崖郡。海口地属珠崖郡颜卢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千米;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千米。总面积3126.8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2284.4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61.44平方千米,海岸线136.23千米。
地形地貌
海口市地形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南渡江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8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海拔199.9米)、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海拔171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海拔168.3米)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点。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呈较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
气候环境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温暖舒适。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12万卡。年平均气温24.3℃,*平均气温28℃左右,*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06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常年风向以东南风和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水文条件
海口市主要河流有17条,其中南渡江水系7条,南渡江干流从海口市西南部东山镇流入境内,穿过中部,于北部入海,入海口段从西向东主要分流有海甸溪、横沟河、潭览河、迈雅河和道孟溪。支流有铁炉溪、三十六曲溪、鸭尾溪、昌旺溪(南面溪)、美舍河和响水河;独流入海的有9条,分别为演洲河、五源河、荣山河、演丰东河、演丰西河、罗雅河、芙蓉河、龙昆沟和秀英沟,另外有白石溪流从文昌市境内出海。
海域面积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61.44平方千米,海岸线136.23千米。平均水温25℃,*34℃,*17.2℃。透明度1米,*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60~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200平方千米,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上百平方千米。
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洁白,有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西秀海滩、粤海铁路通道南站码头海滩、盈滨半岛海滩、东寨港海滨海滩、桂林洋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港湾与近海还有少许岛礁和潮滩。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轻浪平,有多处较为适宜的傍岸泳区。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