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核心构成体系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的是儒家绝非单纯在讲道德,而是一种基于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论哲学。不论先秦古典儒家亦或是后世诞生的以理学、心学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派,其本质并非探求世间万物的道理,而是在寻求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万物永恒和谐的相处方式,是从人的视角去看天,再由天所带来的天道感悟来回馈人的循环状态。儒家修行的终极目标即是成为圣人,圣人即是人心完全脱离本体而成为道心之状态,也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论。
比如孟子对于传统儒家的体悟和发挥最为细腻,他在形而上的道与人之本体间寻到了一种富有合理性的关联,便是“性”。
在孟子那里性是与生俱来的纯粹之物,是天道的体现,是至善的存在。
而由人之后天表现与至善之本性形成的鲜明对比性便可顺势确立儒家“尽心、知性、知天、思诚”以及恢复仁义礼智之“四端”等方面的精神追求方式。
不过,儒家的价值观始终是紧紧贴合人与人之间所谓社会关系的,其方法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人之本体之于社会关系中的绝对和谐性。
所以,儒家核心就是寻找一种人与社会绝对和谐的价值观。其三纲八目,后儒所谓仁义礼智信,天人感应,天理,良知等等皆是儒者由此发挥而来。
从价值的角度上来说,儒家所主张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普遍认为儒家是入世思想的原因。
那么,儒家是怎样搭建其学说体系的呢?
首先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目标所需的六种技能。
其次是五常,包括了;仁、义、礼、智、信。这是儒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目标的人的基础。
再次是五经,也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这是儒者学习所用的标准教材。当然也可以把《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包括在教材里面,但这是在孔子之后才有的,不能算作孔子钦定。
从《大学》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终极目标的起点和必由之路。
所以,尽管我们可以以多种维度进行拆解分析,儒家的学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
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
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思想体系分别有:仁、义、礼、智、信,创始人是我们所熟知的孔子。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