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上元节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其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人习惯将夜称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所以有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用语。
上元节在唐代时期是个大节,它与道教息息相关,唐朝时期以道教为国教,所以在这*里大家都会张灯结彩,表示对于上天的感恩。由于当时对于上元节的重视,于是朝廷连放3天假,以表祝贺。
上元节虽然在唐朝盛行,却起源于汉朝时期,相传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后来汉文帝微服出宫后,为了表示与民同乐,于是将正月十五日改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受到人们推崇。
上元节这*的风俗文化
元宵燃灯,也就是上元节这*的习俗也有认为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要记住。
关于“上元节”即元宵节的古诗词
1、元夕无月
清代: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译文:
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美丽的月亮大概在*故乡。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半夜里做梦,神魂飞渡重洋。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