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联松
新**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1949年7月,3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设计了*图案——五星红旗。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恰恰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征稿参加设计五星红旗图案
1917年曾联松出生在浙江瑞安,1936年考入*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
1947年夏天,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社”当秘书。上海解放后,他到上海合作供销总社担任调研科长。“四人帮”粉碎后,恢复了他市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职务,后又担任了市政协委员、常委。
曾联松从小聪明好学,在瑞安初中就读时,受到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的熏陶,对书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读书时,曾联松经常去听宗白华*的美学理论课,这些都为他后来设计五星红星图案,奠定了基础。
那是1949年7月,金色的晨曦洒满上海虹口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刚刚上街的报纸上,一则征稿启事吸引了年轻的曾联松:*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小组公开征集新**设计方案。
正式成为了*
据资料显示,征集*、*图案和*词谱的启事公布后,来自*各地和海外侨胞的应征稿纷纷“飞”往北京,共计有3012幅,足见当时老百姓和海外侨胞的热情。
当时*图案评选工作(包括*、*),是由马叙伦为组长,*、沈雁冰为副组长,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李立三、翦伯赞等成员组成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后来,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人士也一起参加了评选。
1949年8月,政协筹备会在北京饭店设立了*图案临时阅览室,将所收集到的应征设计图案进行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进行阅评。大家根据*特征、政权特征及庄严、简洁的要求,逐个图案进行审阅。许多成员和*经过仔细讨论,认为曾联松设计的图案“美丽大方、寓意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五角星中设计的镰刀、锤子,很容易让人有摹仿苏联*的感觉。大家觉得,不如删除,突出*特征。
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的决议》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五星红旗,象征**人民大团结。”这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就正式成为了*。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开国大典,*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揿动电钮,升起了新**面五星红旗,全场30万群众一片欢腾。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