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没有记载
孙膑是战国早期军事家,生于吴国,是军事家孙武的四代孙。其实他们的祖上并不姓孙。他的祖上原本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的曾孙陈无宇有一个儿子名叫陈书。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于是齐景公赐姓孙。因此,他们的后代以孙为姓。
孙膑
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亦称《齐孙子》。
孙膑-兵书传世
再说田忌等班师回国,齐宣王大喜,设宴犒赏全军将士,并*为田忌、田婴、孙膑把盏斟酒。相国邹忌妒火难忍,自思昔日私受魏贿,制造谣言,阴谋陷害田忌之事,心中有愧,于是称病辞去了相位。齐宣王就拜田忌为相国,田婴为将军,还要加封军师孙膑。孙膑不愿受封,而且去意已决,便亲手把《孙子兵法》13篇写出来,献给了齐宣王。齐宣王恳词慰留,田忌也苦心相劝,却都动摇不了他*勇退的决心,他对宣王说:“臣以废人,过蒙擢用,今上报主恩,下酬私怨,于愿足矣。臣之所学,尽在此书,留臣亦无用,愿得闲山一片,为终老之计!”宣王只好设宴送行,并把石闾之山封给了孙膑。孙膑隐居山中,不知所终。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就这样在激烈争斗的战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后人曾有诗赞道:“孙子知兵,翻为盗憎;刖足衔冤,坐筹运能。救韩攻魏,雪耻扬灵;功成辞赏,遁迹藏名。揆之祖武,何愧典型!”
孙膑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原有89篇图4卷,内容*宏博,可惜在东汉末年失传。直至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部分孙膑谈兵的竹简,经*们长期研究整理,*确定为16篇。这16篇虽然远非《齐孙子》的原貌,但理论价值却*珍贵。它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大量战争实践,从基本理论到战术原则,都进*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例如,《孙膑兵法》提出“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肯定统一战争的进步意义和作用,极力主张用统一战争去克服战国七雄并立的封建割据局面,这较之《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的认识前进了很大*。《孙膑兵法》提出以“道”制胜的原则,强调必须遵循战争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夺取胜利,这显然是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道”制胜较之以“诡”、“诈”制胜体现了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
《孙膑兵法》提出“必攻不守”的作战指导理论,其实质就是运用大规模机动野战的作战方式,在战略和战役上实施广泛的“批亢捣虚”、“围魏救赵”、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也是对《孙子兵法》避实击虚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孙膑兵法》提出“富国”而“强兵”的国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较之《孙子兵法》中“因粮于敌”的思想,更是一个重大的继承、发展和进步。《孙膑兵法》中有专讲军政训练的《五教法》一篇,提出对部队实施严格的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这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完整系统的军队教育训练理论,较之《孙子兵法》中“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无疑是更*的继承、发展、丰富、提高。《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即把两“孙子”并称,说二者是“一家”之言的“孙氏之道”。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更为明确,把《孙子兵法》列为所有兵书之首,而《齐孙子》则位居第二,在吴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