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匹(拼音:p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布帛一匹,古代计算布帛长度的单位,引申有匹配、辅助义。
2、形声字。西周金文“匹”字从石、乙声。“石”内或加点为饰,“石”上或加横为饰。“乙”或讹作“A”,或繁化作“B”。战国文字“匹”赘加义符“马”,乃马匹之“匹”的专字。秦简“匹”字作C,为《说文》篆文所本。《说文》认为“从八、匚”,误。“匹”乃《说文》篆文之隶定。“匹”指布帛四丈为一匹。《说文》:“匹,四丈也。”《汉书·食货志下》:“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又指计算马的单位。兮甲盘:“王赐兮甲马四匹。”舀鼎:“匹马束丝。”《曾侯乙墓》187:“三匹驷。”引申有匹配、辅助义。单伯钟:“D(弼)匹先王。”(辅佐先王)《诗·大雅·文王有声》:“作丰伊匹。”毛传:“匹,配也。”本义为布帛一匹,古代计算布帛长度的单位,引申也用于骡马等动物的计量单位。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