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
一刻等于15分钟。在我国古代*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八刻,被称为一个“大时”,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用这个方法进行换算,一刻也就是15分钟。
古时候比较常用的计时工具叫做“铜壶滴漏”,是靠一滴一滴往下漏的水来计算时间长短的,在铜壶底部有一个孔,孔中有一只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当壶里面装满水之后,水从孔里面滴出来就正好是*一夜了,*一夜是14个小时,因此一刻就等于14分24秒,约等于15分钟。后来,将100刻改成96刻,所以一刻钟就正好是15分钟。
除此之外,“一刻”也用来指“一会儿、片刻”,是指短暂的时间、片刻。出自白居易的《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当表示这个含义时,并没有具体的时间特指。
时间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
古代不同的计时工具
*是*上最先懂得计时的*,在农耕时代刚开始的时候,*的古人就*注重对时间的计算。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同,计时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也就有着很大的区别了。在古代,计时器主要有圭表、日晷和漏刻等。
1.铜壶滴漏
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从孔中滴出来,*一夜刚好滴尽。*一夜为24个小时,箭上的一个刻度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一直沿用到今天。
2.日晷
作为计时的工具,它像一个大圆盘,就和现在的钟表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分的那么*罢了。日晷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八份,一份叫做一刻,一刻正好是十五分钟。所以一刻钟就等于十五。
3.圭表
圭是平卧放置的尺子,表则是垂直放立的标竿,由圭和表组成的器物就是圭表。早在商周时期,圭表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了。它主要是利用太阳照射出垂直在标竿影子长度的原理,来测量日影的长度,从而,计算出时间。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