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我们的文化影响有什么?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诚等为价值理念,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富于入世理想与人道主义精神。
儒家思想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孔子、孟子,到程颢、程颐、朱熹,再到陆九渊、王阳明,一直到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现当代新儒学思潮,处处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巨大影响力。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儒学就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学就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这一价值取向,鲜明的塑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社会文化心理人格,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人在内的主流思想。
01 仁者爱人
有个学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颜渊》)。父行父道爱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这种仁爱,也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所说的“万物一体之仁”,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这样说道:“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也就是说,圣人之心,视天地万物为一体,在圣人眼中,芸芸众生没有什么内外之分、远近之别,众人都是他的兄弟、子女那样的至亲,希望他们全都平安无事、颐养天年,并且能够加以教化、养育,以顺遂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德、宏愿。这里,王阳明所阐发的,正是具有博大仁爱道德理想的“圣人”,当然也是泛爱黎民苍生的“仁者”。
02 仁者孝悌
《论语》云:“孝弟(弟通“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子女对于父母的爱,称为“孝”;兄弟之间,哥哥对弟弟要关爱,弟弟对哥哥要尊重,这叫“兄友弟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儒家的仁爱精神,就是从对父母的孝开始,延伸到对兄弟的悌,对朋友的信,以至于对天下众人广泛的爱,所以说,孝悌,是“仁”德的根本所在,如果连基本的孝悌都做不到,又何以称得上“仁”呢?
03 仁者忠恕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所以说,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行忠恕就是行仁道。
04 仁者取“义”
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它是绝对的命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如果做这些事只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不是义的行为。如《孟子》所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价值取向,正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崇高道德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最深
真正将儒家思想推行的时代是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之前的先秦时代虽然有孔在不断的游说恢复礼治,但没有成功,因为单纯的礼治已经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了。孔子宣扬的个人修养而言,调强“仁”,孟子强调义。所以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只能在民间产生一定影响力。需家思想对个人的修为。总体的范畴包括:仁、义、礼、智、信
形成了“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义,可以产生利,但是要以义为前提,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甚至可以将这条原则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根本要义。
汉武帝时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就适合做统治思想?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这倒是跟法家一样。但法家的维护不讲道理,其手段则无非绝对权威、阴谋诡计和严刑峻法(法家称之为势、术、法)。所以,法家之道为霸道,法家之政为苛政,法家之制为专制,法家之治为刑治。结果怎么样呢?秦帝国二世而亡。儒家则不同,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
也就是说,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是讲道理的,也有人情味。这样的统治,人民能够接受。人民能接受,政权就稳固。君主和人民都满意,就双赢。何况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这就是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从这个角度看,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几乎是不可避免和无法替代的。所以,法家规范的是人民的行为,儒家则是从思想上建立规则。常讲的:“诛心”。
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是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生活。包括后续的科举考试也必须是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和观点。
儒家思想的仁,培养了中国人相互仁爱,与人为善的品格;
儒家思想的义,培养了中国人义字当头,义在利先的观念;
儒家思想的礼,培养了中国人彬彬有礼的行为意识,成就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名;
儒家思想的智,培养了中国人崇尚智慧,注重经验的传统;
儒家思想的信,培养了中国人无信不立,童叟无欺的风俗。
儒家思想的忠,培养中国人忠于国家、精忠报国的信念;
儒家思想的孝,培养了中国人孝敬父母、亲爱家人的家风;
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培养了中国人温和、善良、恭敬、勤俭、不争的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让中国人不极端,不偏激,追求做人做事不过分,适可而止;
儒家思想的忠恕之道,让中国人凡事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应该唯我独尊;
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让中国人能够包容任何不同的思想、观点、文化、民族、宗教、风俗,推崇教化的作用,而不是通过武力来强迫。
甭再扯有什么影响了。自从人类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时期,以儒治国就是死路一条。儒学中没有滋生近代工业文明的一寸土壤,也没有自由、民主、科学的生存空间。
在那个不长的时代,儒学曾经被连根拔起,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党的意识形态体系,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近几十年,儒学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在一片道德与情怀的鼓噪声中,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以中为师一千多年的日本,在鸦片战争爆发后,毅然摒弃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华农耕文明,张开双臂拥抱西方近代工业文明——这就是为什么“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大功告成,而同时期的“师夷制夷”、“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前功尽弃的根本原因。
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正确而深刻。
殷鉴不远,好自为之。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