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答案 > 披帛在唐朝的作用

披帛在唐朝的作用

  • 雾里有江馆
  • 2024-04-02 18:36:30
精选回答

披帛在唐朝的作用?

一条细长的纱巾,披在肩背上,缠绕着双臂,两端自然垂下,随着走路或舞蹈飘动不已,真的有一种将要飞升的仙女即视感。这种细长纱巾,在古代是真实存在的。其特别时兴于唐代宫廷中。

唐代宫廷女子的主要服式是襦裙服:上身为襦或衫,襦衫较短仅至腰部,下着长裙,配披帛,加半臂。唐数百年间,即使在胡服盛行时,宫廷女子也在穿这种套装(可称为唐朝宫廷女装“基础款”)。

今天想说的是其中的“披帛”。

“披帛”长什么样儿?披帛,又被称之为披巾、帛巾、帔帛、帔(子)。沈从文先生考证后认为:披帛形制如围巾,“唐式披帛的应用,最早见于北朝石刻( 如巩县石窟寺造像) 伎乐天身上,但在普通生活中应用,实起于隋代,盛行于唐代,而下至五代、宋初犹有发现。

披帛怎么披呢?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披”肯定是搭在肩上或肩背上,“帛”是古代丝织物总称。连起来就是“搭在肩上或肩背上的丝织物。”从唐代各种壁画、画作中可见,女子多是将其简单披在肩背上,然后缠绕于双臂及肘,两段自然垂下,走起路来似两条飘带。

只此而已吗?我们有时总是低估女子在着装上的创造力,一条长巾还能玩出多少花样来?看看现代女子各种围巾系法的种类有多丰富,唐代女子着披帛的方法就有多丰富!

大量图画资料显示:从初唐至晚唐,宫廷女子所着披帛可谓千姿百态、花样繁复——斜掩式、三角披肩式、绕单手式、绕双手式、单手托帛式、斜挂式……披的是相似的那一条帛,系的却是那不同的样儿,可见宫廷女子们颇具追求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时尚创新精神。

“披帛”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披帛的来源,主要有两种看法:

第一,由古制帔发展而来。汉末“披之肩背不及下”,是一种简单的披衣,到六朝时候被学者归纳为三种形制:帔巾、大帔、帔领。后经一些图像对比,发现唐朝时的披帛和这三种古制帔形制显然不太相同,所以其是否来源于古制帔还有待考证。

第二,孙机先生指出,当时跟中国相邻的各民族服饰中,只有波斯和波斯附近的一些小国使用披帛。在欧美及伊朗等地的博物馆中收藏的萨珊波斯金银器图案中,可见披着披帛的女子形象。所以唐代女子流行的披帛,应该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传入的外来文化,与中国服饰发展的内因相结合而流行开来的一种时世妆。

我们看到很多石窟壁画上的菩萨、天王、飞天身上都有细长飘带,唐代宫廷女子所着披帛与其很类似,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当时披帛的流行与佛教的盛行有一定关系呢?

也有学者推断披帛造型可能传自更遥远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了。

普通妇女阶层可服用“披帛”吗?并不能。普通百姓生计艰难,实不可能配华丽繁缛的披帛这种多为装饰而并不实用的“奢侈品”。大量资料显示,披帛为唐时宫中从皇后贵妃至女官、侍女等阶层女子所专有。

“披帛”的功用与材质、色彩

初唐时,披帛同时有御寒和装饰两种功用,巾子较厚且短。如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女子披帛较短且宽,多紧紧搭在双肩;盛唐后披帛渐薄渐细长,更强调装饰的效果。如唐晚期的《簪花仕女图》中披帛就非常细长,轻薄,被丰满的贵妇松懒地披挂在手臂上,更多的功用是搭配她们那一套套美丽的裙衫,一个个显得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经考证,披帛的材质多为纱、帛或少量丝织品。而颜色多为白色或鲜艳的单色,也有冷色调,上面时有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如《宫乐图》和《簪花图》中女性所着披帛,皆是印花图案;再如张萱的《捣练图》,画中女子有的披白底蓝花帛,有的披胭脂红团花图案帛。该画作表现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披帛作为唐代服饰文化的代表和信息载体,是唐代宫廷女子着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它的流行完全得益于唐代物质基础的丰富和社会风气的开放。

唐代包容周边各民族服饰文化,善于吸取其精华,再补充给中原传统服饰文化,形成了经典的“衫襦、裙、半臂、披帛”四件套女装造型,充分反映了唐代在服饰上的创新智慧与审美思潮。

唐朝的女子们,在穿着汉服的时候,往往都会在身上披上一件披帛,正式是这样的一条披帛,可以让人看上去格外的有气质,格外的妖娆。

因此,古代的女子们在穿着襦裙的时候,便都喜欢在手臂上挽上一条披帛,这样的一个特点,也是女子们对美丽的追求的体现。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