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蜀汉大将魏延?
诚邀!
世人都认为蜀国大将魏延是“反骨崽”,我却认为魏延是对主公忠心不二的,对蜀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遇事从不畏惧困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从不盲从。不过性格上还是不完美的,他太过于自信孤傲,对文官同僚不屑来往,以至于最后身死族灭,落个悲情的下场。
《三国演义》里,魏延出场: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这段描写,和关羽关二哥特别相似。历史上,魏延其实也很像关羽: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典型的对士兵好,看不起同僚,所以最后也死在这事儿上。
很多人都说魏延一直被诸葛亮压制和制约,不受重用。在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最后因谋反死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之下,可谓大快人心。其实魏延是忠于蜀汉的,从来没有背叛过,这点陈寿在《三国志》上也专门讨论过。其实这是天大的冤枉,真实历史上,魏延是个悲情人物,他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但诸葛亮死后,魏延被安了个背叛的罪名,落了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下场。
魏延有勇有谋,对蜀汉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19年,刘备当了汉中王,出人意料地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军事重镇汉中,这事当时震惊了蜀汉全军。要知道,对蜀汉来说,汉中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进可攻,退可守,既是北伐曹魏的军事前沿,又是稳守益州的咽喉要地。当时很多人认为会让张飞来镇守汉中,最后刘备选择了魏延,可见一斑。
魏延军事上具有前瞻性,敢于冒险,不过却和一向稳重著称的丞相孔明向左。魏延最出名的当属“子午谷奇谋”。该计谋效仿韩信当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取长安,只是后来被孔明一票否决,胎死腹中,实在可惜。
与其说魏延死在长史杨仪和马岱之手,不如说败在自己的性格上。魏延性格过于激进,与诸葛亮在北伐政策上有很大差异,为了继续推行自己的政策,诸葛亮只能忍痛割舍魏延。
总的来说,魏延是蜀国不可缺少的优秀的虎将,对蜀国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
?
?
一、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二、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三、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魏延有能力有胆识,但人品不行,太过于狂妄自大,不能容人。
魏延应该是非常有军事才能的,曾向诸葛亮献子午谷奇谋,可惜诸葛亮求稳没有采纳。诸葛亮帮刘备呕心沥血才创业成功,当然要一步一步走,当以蜀国实力自保可以,不出奇谋三国时代想统一基本不可能。魏延是个直爽之人,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不和,政治派系斗争而造成悲剧,他忠心耿耿,所以历史上对他比较同情。
朋友们不要拿三国演义来喷啊,我说的是历史。
魏延身为蜀国大将,他的才能是不容忽视的。他早年随刘备入川,便“数有战功”,后来刘备攻取汉中,需要大将镇守。当时“众论以为必在张飞”,张飞也“以心自许”,结果刘备选拔的却是魏延。
魏延虽然智勇双全,但还是缺乏大局观念,而且性情高傲,经常以势凌人。因为他与杨仪的私仇,他忘记了敌军大军压进的危险,更忘记了诸葛亮新逝整个蜀国的悲痛之情。
魏延是蜀汉名将,长沙战役中魏延投降刘备,此后就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各地。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魏延多次参与北伐,就‘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和诸葛亮引发矛盾。诸葛亮死后,魏延纠众反叛,却被诸葛亮生前授命卧底的马岱斩杀。
魏延,独当一面的将军,非凡的军事才能,只不过结局让人大跌眼晴。一切都似注定,如果关羽不败走麦城,如果刘备不率先伐吴,也许结局也不至于此。三国是一部感叹史,令人无限唏嘘!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