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推荐 > 扬州大学是几本

扬州大学是几本

  • 刘柏宏
  • 2024-04-02 17:07:46
精选回答

是一本也是二本

扬州大学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

1952年*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

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历史发展

扬州师范学院,其前身为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建于1952年。1952年暑期开始招收*批学生,同时集中了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扬州中学代办的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代办的艺术专修科,以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代办的教育专修科的学生。1958年夏,中文、数学两*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扬州师范学院”。

江苏农学院,其前身为苏北农学院,建于1952年,由原来的南通学院农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江南大学农艺系三部分组成。

张謇先生于1902年创立私立通州师范学校;1906年,通州师范内设农科;1910年,分设初高两等农校;1912年改为甲、乙两种农校;1916年,乙种农校停办,专办甲种农校;1919年,甲种农校升为农科大学;1928年,农科与医科、纺科合并,定名为私立南通大学;1930年在民国*重新注册登记时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1938年农科迁上海;1942年农科迁天长;1947年,农科迁回南通仍为私立南通学院;1952年,农科迁扬州,同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苏北农学院,3校调整来的教师64人,学生200人,其中南通学院110人,苏南文教学院38人,江南大学52人。南通学院副院长兼农科*冯焕文*为首任苏北农学院院长。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原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建于1928年;江南大学由荣德生及其子荣一心于1946年创办。

校园风采

从整体看,标志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标志首先从外形上突出了扬州大学的学校性质,也表达了百年扬大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从内部结构看,标志内部由一个地球、一只展翅的仙鹤组成。仙鹤是扬州的典型吉祥物,此时,周围的树冠可视为祥云,与仙鹤组成了“鹤舞九天”的生动画面,表达了扬州大学面向*、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豪迈气概。

标志的外轮廓,既是树冠又是片片祥云,同时象征一座知识高峰,通向高峰的路崎岖曲折,需要扬大人不畏艰难险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向上攀登。

从标志的构成元素看,仙鹤隐含英文字母Y,大树的主干是英文字母U的体现,YU分别是YangzhoUniversity的字首,组成扬州大学的英文缩写。

标志浑然一体,和谐生动,以自然绿(释义另附)呈现,易于识别、易于记忆、易于传达。该标志自扬州大学合并办校以来,一直沿用,具有认知方面的公众基础。

标志的基本色是自然绿(自然绿02号),辅助色为*红(*红02号)。绿色象征着“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希望、成长、发展”,自然绿则在其基础上增添了“深远、稳重、沉着、睿智”。将自然绿定为基本色,既与学校的百年历史文化天然契合,又与学校所在地扬州——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人居城市*融合,具有*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的今天,绿色更象征着百年名校青春焕发,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红则具有“平安、喜庆、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兴旺、浪漫、热烈”的象征意味,寓示着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创新理念交相辉映。学校视觉识别系统一般应用基本色自然绿02,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助色*红02。

校训:坚苦自立

校风:求是求实求新求精

教风:厚德抱朴弘道树人

学风:学之以恒行之以德

校歌

上世纪初,张謇先生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学院,1928年南通学院升格为“私立南通大学”,后因不符合大学设置标准,1930年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扬州大学校歌即取材于那时的南通大学校歌,歌词为集体改编,曲谱为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美林*改编创作。

歌词首段追溯了学校的办学历史。

1902年,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办通州师范学校,1952年,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西迁扬州,奠定了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的根基。

1992年,扬州师范学院和江苏农学院等6所驻扬高校合并组建成扬州大学,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巍然屹立在苏中大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学校始终秉持坚苦自立的校训精神,务实钻研,攻坚克难,铸就了学校品高格远、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和历史文脉。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来者可追,彪炳千秋。

前人开创的基业,向来不仅是赠予,更是一种使命。前人承先,吾辈启后。歌词第二段对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作了展望,冀望一代一代扬大人,继承前人之志,群策群力,戮力同行,使我们的力量更为强大,事业不断光大,内涵更为充实、收获日益丰盈,声名远播,大业鼎立。

整首歌曲词短蕴深,语*长,展现了扬大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气魄,团结奋进、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和着意未来,续写辉煌的豪迈情怀。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