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
一般10年阅一次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国五十四周年,共举行了十三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
*组织的阅兵,由诸军种、兵种、军事院校、武装警察和群众性武装组织等参加;军队内组织的阅兵,由诸军种、兵种或单一军种、兵种部队参加。阅兵有陆上、海上、空中等方式。通常在重大节日、*迎送宾客或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开训动员、军事演习、院校学员毕业典礼时举行。目的是展现部队的精神风貌和成就,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阅兵式是阅兵者徒步、骑马、乘车或者乘船从受阅部队队列或舰船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分列式是受阅部队(舰船)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受阅部队的队列、礼节、着装、装备、场地设置及阅兵形式、阅兵程序等,按有关条令或部队首长的规定组织实施。
2019年11月20日,“汉语盘点2019”活动启动,清博大数据*的*版本的年度建议词为“阅兵”。
阅兵起源
*史书中,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此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
从这可以看出,此时,“观兵”作为一种检阅部队、震慑百姓或敌人的军事手段,已经开始被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而所谓的“观兵”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阅兵”。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 jubao-mail@foxmail.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